内外资本 2021-02-20 10:23:48
在强监管、去杠杆、防风险的格局下,银行业终于迎来了难得的重大利好:央妈开闸,开始放宽银行资本的补充渠道。
2月27日,央行发布2018年第3号公告,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宜进行公告。
公告规定,当触发事件发生时,资本补充债券(包括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可以实施减记,也可以实施转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具有创新损失吸收机制或触发事件的新型资本补充债券。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探索发行提高总损失吸收能力的债券。
什么叫资本补充债券?
资本补充债券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满足资本监管要求而发行的、对特定触发条件下债券偿付事宜做出约定的金融债券,包括但不限于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
简单来讲,资本补充债券就是银行为了提高自身资本损失吸收能力(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而向投资者发行的债券。这种债券有个特点,那就是要事先在协议中约定:当出现特定触发条件时,银行作为债务人可以按照协议约定,进行减记(减免偿还债务)或者债转股(债权转为股权),不用向债权人进行债务偿还。
为什么要推资本补充债券?
对于银行来讲,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主要有以下考虑:
一是可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满足资本监管要求。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到2018年底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1.5%,其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0.5%。
目前我国银行资本的补充渠道相对有限,银行资本来源主要为留存收益、超额拨备、增资扩股、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券。此次央行放闸,允许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新型资本补充债券、其他创新债券,无疑是雪中送炭。
目前大部分上市银行都达到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标准,但随着银行去杠杆、化风险的推进,银行风险权重资产(分母)也会随之增加,这时候银行就需要提高资本(分子)以维持资本充足率。
对其他银行来讲,相比于上市银行可以选择用优先股、定增等方式通过资本市场来补充资本金,非上市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更为有限,而资本补充债券在发行上相对便利,因此更容易受到非上市中小银行的青睐。
二是可以解决长期资金的来源问题,促进业务和资产规模扩张,提升公司效益。
三是可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损失吸收能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在现行政策格局下,银行监管趋严,银行排雷行动大幕拉开。年初发生的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有组织的造假、违规发放贷款案件就是其中的典型。在此背景下,银行资本损失吸收能力急需要进一步提高,防风险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四是迎接总损失吸收能力标准的到来。2015年11月,二十国集团联合出台了《处置中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损失吸收和资本结构调整能力原则》,就总损失吸收能力具体标准达成一致,该新规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资本补充债券值得投资么?
对于投资者来讲,由于这种债券通常利率要比同期存款利率高,而特定触发条件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同时还有银行信用为担保,所以投资者还是值得关注的。
以我国第一只二级资本债为例。2014年3月份平安银行成功发行90亿元二级资本债,该资本债在银行间市场招标,期限10年,票面利率为6.8%,按规定计入其二级资本。
内外君相信,不久的将来,首只新型资本补充债券很快就会面世。同时这也意味着,银行业新一轮的洗牌已经到来。
Copyright © 台湾金融分析联盟@2017